吳哥窟 Day2 | Ta Som 達松廟、East Mebon 東美蓬

旅行時光:2010年11月29日
用來祭祀微笑國王加雅巴爾曼七世的父親,屬於佛教神廟,四周卡波克樹 (Kapok) 環抱,其中一個特色是門上的四面佛笑容。 西門可以看到巨樹包裹了整個門廊的景象。其建築形式為巴戎式建築,寺廟內亦有四面塔之建築,而東門之四面塔為大樹所包覆,並未被加以整修,保持原始之風貌。【資料來源:背包攻略網站


▼ 一來到達松 就會看到有著微笑四面佛的大門
P1060161.JPG

▼ 拉近看一下,雖然經過許多時間仍依稀可見
DSCF2695.JPGDSCF2682.JPG

▼ 在這裡又看到許多孩子…
P1060166.JPG
DSCF2684.JPG

▼這裡的門總是從最前面透光到最後面的呀…對的如此整齊
P1060169.JPGP1060170.JPG

▼這兒的女神也看的到笑臉喔~
P1060171.JPG

▼幾乎每一個寺廟都有损毀的地方,其實當地政府一直在努力修復,許多援助還都來自國外提供的,其實如果想來吳哥可以盡早來,因為隨著修復可能就不太能看到原始風貌或是政府會加上許多後天的鐵柱、木柵欄等來保護古蹟
P1060172.JPG

▼清晰的微笑女神 :)
P1060173.JPGP1060174.JPG

▼東門四面塔是達松著名原因,正面看不出神奇之處
P1060182.JPG

▼穿過門會發現大樹根就在自己兩旁呢
DSCF2688.JPG

▼站遠些看,原來一顆大樹跟四面塔生長在一起了,但又神奇的沒讓這座四面塔倒塌
P1060188.JPG

▼88 達松
P1060195.JPG

▼路邊販售五顏六色的布料,但導遊說喜歡可以買,但要小心染色@_@”
DSCF2696.JPG

▼再來就前往東美蓬了,旅行社發給每個人一本精緻的吳哥古蹟簡介手冊,導遊從第一天就教導我們每到一個景點先拍手冊再下車,不然回家整理照片會發現搞不清楚照片裡是哪一個古蹟呀 XDDDD 果然回台灣後整理照片清晰許多!!

P1060203.JPG

此處為歷代國王祭祀祖先之祭壇,祭祀的主神是印度教的濕婆,也是歷代國王祭祀祖靈之祭壇。以往東梅蓬寺是在挺立在大水池中,由於湖水早已乾凅,完全見不著被水包圍的樣子,東梅蓬寺比馬路高出數公尺,有種寺廟山的錯覺。寺廟內有八隻栩栩如生的石象,是參觀重點之一。另在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兩座小磚塔,磚塔的門楣與八角細長柱也是參觀重點,這些小磚塔外表有許多小孔,是以前固定灰泥雕飾之用,因為年代久遠,灰泥脫落了,便露出底部的模樣。最高層的平台是由砂岩築成,並矗立著五座神龕磚塔,其中兩座建於東南角,其餘三座則分別位於東北、西北及西南角落,至於象徵須彌山的中央塔則立於 1.9 公尺高的地基上最為高大,其相對應的門楣上並分別雕飾該方向的守護神,中央平台的中央塔樓東、西、南面門楣各雕著該方向的守護神(東方:因陀羅、西方;梵倫那、南方:閻摩),其他四座塔樓也有精彩的門楣雕刻。由東門進入首先會看到接鄰地面相當不起眼的的數階火山岩台階,這在古代是乘船停泊的碼頭,繼續往內進入就可以看到四個角落(第一、二層)的八座大象石雕(在古印度人的觀念裡,整個宇宙是由大象所撐起的),其中又以西南角的雕像最為完整。東梅蓬寺的建材並非全都是沙岩,而是用紅磚所建,外表敷上一層石塗料,然後再在外層的塗料上進行繁複的雕刻工作。這也和羅洛士遺址的羅蕾寺類似,只是它更進一步先在紅磚建築上挖洞再灌進外牆塗料(據聞是以糯米、棕糖、及將貝殼磨成粉混合於石灰中作為高黏性特殊石灰泥),如此外牆就會和紅磚合而為一體,於尚未凝固前即予雕刻塑形,也就不會像羅蕾寺那樣幾乎全部都剝落了。主塔內有一座被後人搬來,並且相當完整的釋迦牟尼佛盤坐在七頭蛇身上打坐的雕像,與一般端坐於蓮盤上是大相逕庭。。【資料來源:背包攻略網站

▼比平地高上許多的東美蓬
P1060204.JPG

▼這裡的石像有幾尊都保存良好,非常難得呢
P1060207.JPG

▼偏米白色的建築物
P1060209.JPGP1060212.JPG

▼從正面拍可以發現有五座神龕磚塔DSCF2700.JPG

▼這裡使用的建材是砂岩,感覺更容易風化^^|||||||
P1060219.JPG

▼也不是每一個石象都可以保存很好QQ
DSCF2702.JPG

▼在藍天白雲底下,感覺在這樣的建築物旁又回到古代時光去了…
DSCF2704.JPG

▼另一尊很受遊客歡迎的大象石象~這一排有好幾隻,但這隻最完整
DSCF2705.JPG

▼我也跑去跟大象合照囉~!!!!
DSCF2706.JPG

張貼留言

0 留言